您当前位置:首页>运动指南 > 生存手册 > 正文

生存手册

救救孩子:户外教育的缺失

户外运动,探险游还是冒险游?当然选探险游。单从字面上,这是个常识。探险是有准备的,而冒险偏向无准备,冒险者会被形容成“愣头青”或“英雄”。

这个最基本概念,被作为话题讨论,电视媒体显得太过低智商。但对于正热烈发展户外运动的中国大陆人群,却很有必要。因为,中国大陆相对来讲,存在着普遍低智弱体的户外参与人群,我即是其中普通一员。

就话题的所引用名词:狭义或苛刻地评断,大多数的这种“户外运动”就不是户外运动。应该叫“户外游玩”或“户外活动”,这都是户外运动中最简单的出游,运动及体育成分较小,质量和形式属低程度。此外,“探险”、“冒险”这两个帽子不该戴到这样质量的活动上——“’探险’,顾名思义,必然要面对风险”,在逻辑上,这仅是必要条件。如依照电视主持人的语言逻辑,那么,面对风险的、在自然环境下的活动就是探险运动了?那在中国大地上劳动着的农民、渔民、矿工、地质工作者的活动,也都是探险运动了。不可否认,对于四姑娘山穿越、海岛游玩的个人,对他本人无疑有些探险成分,他们自个尽可语言描述自己的行为是“探险”。 但从大概念上,我认为,“探险”,应该是从人类角度来定义的,应是掌握一定工具、技能和知识(包括常识)的个体或集体,到存在着未知的环境去发现未知的、存在着风险的活动。

而中国户外运动还处于一种很低发展的层次,这包括参与者的户外素质,媒体的认知与了解程度,社会观念的认知和发展程度。中国大多数户外活动,就是游玩而已,中国文字描绘下的中国人自己的“探险”,绝大多数不过是一种低水平的户外活动,少部分也不过是低水平的探险。

以上的咬文嚼字,是想表达这样一个认识:什么是真实、真相?我们(观众、电视人、户外者)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知识层?叫户外者去作什么什么了。那电视、社会该作什么?

该电视讨论中,讨论和调查的、被讨论和调查的对象:绝大都是社会的小部分阶层,收入较好、学历较高的青年市民。对去的地方地理要调查预了解、对自己身体把握要准……关于这些细节,讲的确实对。强调安全意识、心中有数的概念,没错。但调查的四大问题都属于对“现在和未来”的调查,而没有对“过去”的调查。就是没问这些“驴友”:“你有户外运动/活动的经验吗?经验多少?”就是能力经验层,这是个体从事户外的深层安全保障。整体节目,仅是规劝性地面对“对象”:意思是“驴友”们啊,你们应该要有准备地出行,这样才安全。这样似乎显得很假惺惺,很“家长”和很“看客”。

节 目未作深层讨论,停在表面层。我认为,作为对社会有引导责任的媒体,这样显得社会责任感、关怀度欠缺,媒体传播的公民教育也相当有限。我认为,在常规电视节目中,应该就以多元化的形式,普及户外生活和环境教育。而不是当户外有难时,有了新闻热点时就跳出来当一把“看客”。而现在流行的那种单纯商业户外秀节 目(如什么生存作秀,大挑战等),也很不足取。常规体育电视,也不能纯商业体育节目,不能忘记在体育体制、体育娱乐之外的绝大多数的中国公民,他们需要常识、平实观念和锻炼。总之,电视/媒体应多传播些公益性的、有趣的野外教育的公民节目,勇于承担公民教育的户外引导责任。

这才是电视作户外节目的根。

从社会层来讲,中国学校教育也该改新进步,增加野外户外体育。对于孩子的户外教育,国家应在观念、制度、经费乃至执行细节上下工夫。日本、美国的户外运动不只是在成人的户外运动俱乐部存在,从小孩子的幼儿园及小学教育、家庭教育就贯彻起来,体育锻炼很普及,童子军、体育课程尤其强调户外内容。

“‘现在的教育中,几乎没有救助这一课。’谈到中国教育,北体教授郭建国说。在国外,儿童从童子军、夏令营等活动中都会学习关于自我救助的内容,学校中也有相关的课程教授野外自助。而国内的孩子更热衷于学习外语、文艺等内容,形成了常识教育的缺失。”——我认为,不是孩子喜欢热衷,而是大人及大人建立的这个体系,让孩子甚至我们都经历这么郁闷不健康的童年,被关起来了。

1992年的内蒙古,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有30名中国孩子和77名日本孩子参与。中国孩子比日本孩子差很多:非常娇气,独立生存能力很差,体力与意志弱,环保与公共行为弱……当年孙云晓的《夏令营中的较量》,引发了中国教育大讨论。13年后,同样在内蒙,中国同样通过拔尖挑选了30名孩子,日韩仍各派送30名普通学生,而中日韩夏令营依然反应同样严重的差距,看到新华社等媒体的新闻描述,令人极端揪心。而今年,国家教育部门调查数据显示,我们的孩子平均体质基数,涉及到意志力的体力、健康方面,都比20年有下降。

这个事实,我们都认同,走出国门细心点的人,也能发现某些区别。

我们这些正在翻读户外杂志的人、爱好户外的人、正在上网的人,都从学生时代赶过来。现在我们参加户外运动,都为半途起家半途学习,尤其是在城里长大的朋友,农村出身的恐怕还有点田地经验。中国大陆庞大的户外人群多为这样的成长基础:学校教育没有户外教育,青少年缺失户外经验。这样走到山野,出事的概率自然会大。对比金字塔 顶端——在在成人层户外运动高难领域,日韩登山家,都是体制外的商业俱乐部或非商业“选手”,日韩依然是东亚最全面、系统的攀登势力。因为别人是系统化出来的,从学校教育就有这样的训练,家庭观念也开明达观,支持孩子在自然里“受苦”。我们的户外是时尚、是姿态、是品位,而他们的至少已融入生活。

这就是很顺的逻辑了:你有什么样的过去,注定有什么样的未来。我们大多人,都如白白胖胖的蚕蛹,而不少人认为这是一种幸福的表现。

高中同学的儿子,十岁的丁丁是我好朋友,高1.45米,体重100斤。曾到他们班看见,孩子们普遍是智商高、体质差、脾气大。我所所接触的其他孩子们,也有跟随父母参与点户外运动的,但大多数孩子还处于接受低劣体育教育的状态。比我们这些70、80年代的人们,更要来的糟糕,更不用说户外运动了。孩子们看电视所提供的奶油、玩花花脑子的节目,学文艺、玩卡通、打电玩与网络游戏,欣赏那些过多身体暴露的文艺……而我们的社会并没有往回补救的动作。

什么时候实现真正的包括高质量体育教育在内的素质教育?什么时候我们大多数的孩子才能参与户外生活型的夏令营?(而不是那种纯商业的练英语、玩拼智力智商的)什么时候,童子军才能进入中国大陆?抑或青少年组织能普及开展日常化的户外乐趣型体育?童子军也许某方面类似于我国的红领巾、少先队员和团组织这些,但这个组织更强调超越于政治意识形态之外的现代公民基础教育,那就是强身、意志、团队、对他人/社会的爱、正直。而这些也是超越于国家意识形态、政党和政体,是普遍意义上的地球公民意识素质培养。

对于那些矿工、藏地山民、农民工来讲,我们这些穿着花绿的户外者是个“西洋景”。大家这些成人,形成的“圈子”或阶层,恐怕已难调整和改变了。但对于中国的孩子们,城里的、乡下的,我认为,每个人的未来都是未知的。户外教育让孩子们变得强壮,意志坚定,有社会责任感。我们不能因天然存在的意外发生概率,就讳 疾忌医。而整个教育和社会,乃至家庭中的家长们,存在着弱化体育、杜绝野外、精英化户外的这种现象,不是好事情。

公民教育,学校教育,乃至中间层的家庭教育,这是中华之未来。我们失去了教育,就将失去未来。这不仅仅是针对体育教育乃至户外运动。

童子军(Scout)是世界上影响最广的非赢利性、非政府青少年组织(NGO,non government organization),遍及216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大陆没有),成员2700万人。在1907年英格兰Brown sea Island岛上搞了一次实验性营区活动。组织者Robert Baden,把自己童年的一些户外活动经验、及军队时训练士兵的一套方法,用于训练20名十几岁的男孩,孩子们喜欢,效果也很好。之后就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竟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青少年运动。

贝登Baden第一次办活动时,只想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青少年,使他们能够体验到生活的幸福。这个好人的遗言中说:“我们相信上帝将人类降临在这一快乐的世界上,是为了使我们幸福并享用人生。但幸福不是来出身富贵,也不仅只是你职业成功或自得其乐。通向幸福的一个诀窍是:"当你是孩子时,就使自己健康和强壮,而长大后成为有用的人并事用人生。” 这一思想被童子军运动作为指导思想,不断发扬光大,逐渐形成自己一套完善的目标体系。简言为:帮助青少年增长知识,掌握技能,完善自我、家庭以及所在的社区,使青少年成为有责任感、能自立的公民、与未来的领导人。

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童子军组织得到了世界童子军组织的承认。童子军不仅是11-l8岁男孩的专利,一些国家可年龄低限为六岁的,高限为26岁,也都能参加童子军,大多国家童子军也包括了女孩。

童子军组织了许多丰富多彩的青少年业余活动。从服务的对象上区分,有面向儿童的儿童健康、儿童权益保护、危机援助等;有针对青年和其他人口群体的青年失业问题等。服务既有涉及成员的基本生存的,如低价住宿、文化教育、洁水和公共卫生设施等;也有青少年的发展性问题的,如家庭生活教育、生活技能培训、发展性教育等。此外,童子军活动还高十分强烈的现实性、直接面对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如反对毒品、绿化植树、环保及再生能源的宣传、和平教育等。童子军的组织活动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寓教于乐,所以生动有效。其组织也有一整套的奖励制度,如证章晋级制度。美国的童子军除了那些传统的促进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活动以外,还不断开设新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新项目。达到活动要求的青少年便可获得相应的证章。一旦青少年在急救、社区公民、国家公民、世界公民、通讯、安全、救险或救生、环境科学、个人事务管理、健美或游泳或运动、野营、以及家庭生活等12个不同领域中累积取得到个证章,他便可赢得组织的最高的奖励011——鹰童军奖。

童子军十分重视工作人员培训,为使众多志愿人员或非专业人员适应童子军建设的需要,世界童子军组织有着一套完善、统一和严格的各级正式和非正式的领袖培训计划。正式领袖培训活动1919年始于英格兰,目前已在各国的童子军活动中得到普及。在日本,童子军不同分支机构的志愿人员需要在接受有关童子军一般知识培训的基础上,进一步接受4天和7天的基础和高级培训;至于童子军领袖的培训人员及其助理,则还需要分别进行5天的训练。在新西兰,所有的培训课程分10个部分,前5个部分主要发展领导技能,后5个课程着重发展培训。

童子军也许某方面类似于我国的红领巾、少先队员和团组织这些,但这个组织更强调超越于政治意识形态之外的现代公民基础教育,那就是强身健体、意志、团队、对他人/社会的爱。而这些也是超越于国家意识形态、政党和政体,是普遍意义上的地球公民意识和素质培养。美国、欧洲发达国家普遍之普遍的志愿者社会习惯和组织,和童子军从小养成的良好公民意识、素质,也是脱离不开的。因某些政治原因等,中国大陆尚无该类组织,绝大多数孩子在软绵绵、拼智商、玩贵族气的夏令营中生活,一些人认为此种教育方式很时尚,时尚就是好,很多人也这么认为,正直、健康是好东西,但好象不时尚。

小毛驴

相关热词搜索:深圳自行车协会 深圳自行车活动 自行车爱好者 深圳自行车

上一篇:防止迷路,寻找方向的技巧 下一篇:野外求救

深圳市自行车运动协会

深圳市自行车运动协会 © 版权所有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桂庙路阳光文体中心    邮编:518110
联系电话:0755-2616 5500    传真:0755-2616 5500    粤ICP备13036060号-1
Copyright © szc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支持:易博金网络